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山西省育林基金、更改资金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4 00:36:40  浏览:99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育林基金、更改资金实施办法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育林基金、更改资金实施办法
山西省政府




为了加快我省林业事业的发展,及时抚育、更新,以林养林,扩大森林资源,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凡生产、销售和收购木材等林产品的单位,均应本着不重不漏的原则,征缴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
二、国有育林基金,每立方米提取十五元(按销售量计算,下同),由销售单位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缴纳;集体育林基金,每立方米提取十二元,其中从国营收购单位提取八元五角,从社、队提取三元五角(国营收购单位从付给社、队木材价款中代扣),由收购单位统一向县林业部门
缴纳;收购社员个人生产的木材,按每立方米八元五角提取育林基金,由收购单位向县林业部门缴纳。
三、生产林副产品(如木耳、香菇等)所用的木材,按实际消耗量,由生产单位比照本规定第二条的提取标准,计提、缴纳育林基金。
四、小规格材和薪炭材(包括人造板用的原料),由收购单位按每立方米五元的标准提取育林基金,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缴纳。
五、更改资金:国有林和集体林每生产一立方米木材提取十元,但自产自用木材一律不提更改资金;生产小规格材和薪炭材(林区群众及机关等单位自用的薪炭材免提)不分国有林、集体林,每立方米均提取五元。集体林提取的更改资金,应由提取单位自用,专户储存。
六、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利用空闲地和在路旁、河边、水库周围植树生产的木材,国家免征育林基金,但应按每立方米十元的标准自提自用。社员自产自用(社队木材加工企业用材按规定缴纳)和社队批给社员自用的木材,免征育林基金。
七、育林基金、更改资金是发展林业的专用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专项储存,不准挪用。要本着先存后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合理安排,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八、国营育林基金,用于国有林抚育、更新和林间空地、荒山、荒地造林、护林、育林等费用的开支。
九、集体育林基金,用于社队林场和集体林的抚育、更新、护林、育林,也可用于资助社队的造林、育苗等项目的支出。
十、国营和集体提取的更改资金,用于伐区和次生林抚育、改造的道路延伸,工棚零星土建及采运、营林机械、设备的更新等。
十一、国有育林基金,各县(区)提取的由各县(区)留用百分之七十;交地、市百分之二十,在全区范围内调剂使用;交省林业厅百分之十,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
各地、市提取的育林基金,由地、市留用百分之八十;交省林业厅百分之二十,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
省级森林经营局(包括扬树丰产林实验局)提取的育林基金,各局留用百分之三十;支省林业厅百分之七十,在省直各森林经营局范围内调剂使用。
十二、集体育林基金,各县(区)留用百分之八十,在本县集体单位范围内调剂使用;上交地、市林业局百分二十,在地、市集体单位范围内调剂使用。
社队用育林基金进行造林、育林等项目,应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同社队签订合同,按合同规定付款。
十三、地、市、县(区)国营和集体提取的更改资金,全部由提取单位使用。
十四、省级各森林经营局提取的更改资金,单位留用百分之三十;交省林业厅百分之七十,在省级各森林经营局范围内调剂使用。
十五、各级财政、农业银行要加强对育林基金、更改资金的检查、监督,提高使用效果。对违反制度,不按规定提取和缴纳育林基金、更改资金的单位,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通知农业银行,由农业银行扣交,银行可收取百分之五的手续费。
十六、各级林业部门要确定专人,抓好育林基金、更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分别做好年度收支计划、年终决算和执行情况的编制报表工作(表式附后)。由地、市审查、汇总所属县,区的收支计划和决算,上报省林业厅、财政厅,同时抄报同级农业银行。各森林经营局收支
计划、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直接报省林业厅、财政厅审批。
十七、对育林基金、更改资金的管理使用有明显成效的,应给予表扬和奖励;违法乱纪,乱拉乱用,弄虚作假的,应给予纪律处分或经济制裁,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十八、煤矿育林基金,统配煤矿仍按原省革委会《批转省煤炭化工局关于全省煤矿积极发展矿区造林的座谈会议纪要》(晋革业〔1972〕37号文件)执行;地方国营煤矿及社队煤矿,仍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小煤矿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晋政发〔1980〕57号文件)
执行。
十九、本办法自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起执行,原省革委会业务组一九七二年颁发的《山西省育林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晋革业〔1972〕234号文件)同时废止。



1982年6月1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综合考核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综合考核办法的通知

延政办发〔2008〕6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延政办发〔2006〕36号)已不适应退耕还林检查考核工作要求,停止执行。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综合考核办法
  


  为了客观公正地对各县区退耕还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依据《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和《延安市退耕还林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关于县区党政一把手退耕还林负总责的实施办法》、《延安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近几年来的考核实践,经市政府同意,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综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内容如下:

  一、考核组织

  退耕还林综合考核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退耕办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分五个组进行。

  1、综合组:主要负责收集考核材料,抽取考核样本;做好综合协调;撰写考核通报等工作。

  2、外业组:主要负责按抽取的样本,现地检查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成果巩固等工作。

  3、内业组:主要负责按照抽取的样本走访农户,并查看有关单位的资料,对综合管理、政策兑现和成果巩固工作进行检查。

  4、汇总评分组:主要负责内业组和外业组的检查结果综合汇总,并依据汇总结果评分。

  5、监督组:负责考核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有争议地块、争议事项的复核工作。

  二、考核内容

  1、计划任务完成。主要考核面积(当年新增面积、历年保存面积和征占补还面积)核实率。

  2、工程建设质量。主要考核面积合格率、造林质量等。

  3、成果巩固。主要考核成果巩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封山禁牧、产权落实、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管护措施落实情况等。

  4、政策兑现。主要考核兑现前的核查,兑现数额有无违规行为。

  5、综合管理。主要考核工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经费落实、机构建设、规划设计、档案管理、信访处理、统计报告等情况。

  三、考核方法

  坚持综合考核与平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考核工作采用一支队伍、一个标准、到单位、到村、到户、到地块的方法进行检查。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抽样。考核工作组到被考核县区的前一天进行抽样,并通知县区。具体样本为:抽取被考核县区退耕还林总面积的3%-20%,随机抽乡,并抽取整村。

  2、收集材料。市上考核工作组自带万分之一退耕还林工程综合图、作业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资料)和调查表等资料。被考核县区提供年度验收图表等外业基础资料,成果巩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征占用退耕还林地情况,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制度落实情况,产权落实情况,管护责任落实情况,政策兑现情况,工作经费拨付情况,乡镇退耕办机构建设情况,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情况,信访案件查处情况等内业资料。

  3、调查。内业:主要是查有关部门的制度、文件、帐、表、卡、册等原始资料;外业:主要是用万分之一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图,对照检查或实地测量获取有关数据资料。所有调查结果现场签字认证,如有争议由监督组重新复核认定。每天调查结束后,调查工作人员将调查资料交给带队领导统一封存管理。

  4、汇总评分。采取封闭式汇总评分。汇总评分组集体打开调查封存资料,计算出各县区面积核实率、合格率、成活率等,整理出入户调查情况等,按照百分制评分标准计算出各县区得分,排出名次。然后将基本结果交综合组,形成考核通报。

  5、考核监督。退耕还林考核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制度。考核监督组巡回抽查检查考核情况和工作人员执行纪律情况。被考核县区或考核工作人员对外业和内业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项考核认定有异议的或工作人员有违纪的,可向监督组反映,监督组一一进行复核或调查,也可直接向市委、市政府反映。考核通报后,各县区如有疑意,可到市退耕办查询。

  四、百分制评分标准

  (一)计划任务完成(20分)

  面积(当年新增面积、历年保存面积、征占补还面积)核实率100%,计20分,每降低0.1个百分点扣0.4分。

  (二)工程建设质量(26分)

  1、核实面积合格率100%,计20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

  2、造林质量4分

  ⑴ 造林密度1分。检查面积符合工程要求,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⑵ 树种选择1分。检查面积符合工程要求,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⑶ 苗木质量1分。检查面积的苗木合格率100%,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⑷ 整地质量1分。检查面积符合工程要求,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3、林分结构调整2分。补植补栽和变更后新造生态林地块的常青树种比例达到20%,计2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三)成果巩固(32分)

  1、成果巩固专项资金落实6分。(根据有关部门下达各县区的年度计划任务,抽取总任务的10%-30%,对退耕户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汇总,按比例评分)。完成退耕户口粮田年度建设任务,计2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2分;完成退耕户能源建设年度任务,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完成生态移民年度建设任务,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完成补植补造年度任务,计2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2分。

  2、封山禁牧10分。考核期间发现放牧现象,扣10分;各种形式的检查或反映被考核年度放牧现象属实,第一起扣2分,第二起扣3分,第三起扣5分。

  3、产权落实3分。凡列入国家计划的退耕地还林权属未落实到户,扣1分;荒山造林权属未落实,扣1分;林权证发放率100%,计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4、管护责任落实8分。成立三位一体管护队伍,村组管护人员、报酬、任务、责任、制度落实,计5分,每项各占1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抚育管护计3分,其中有病虫害防治措施计1分,有防火措施计1分,新造林地块三年以内有抚育措施计1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

  5、有复垦现象,扣3分。

  6、有林粮间作现象,扣2分。

  7、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管理。未经市、县区退耕办申报审核、办理规费的(林木补偿费和植被恢复费)扣2分;出现未批先占、只占不还、多占少还、补造质量不合格现象,并且未按规定处理,扣2分。(注:本条只扣分不加分)

  (四)政策兑现(6分)

  1、兑现前未核查或核查结果不准确,扣1分;兑现前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未进行张榜公布或公布不真实,扣1分。

  2、粮食补助费未按规定足额、据实、及时、直接发放给退耕户,扣1分。

  3、生活补助费未按规定足额、据实、及时、直接发放给退耕户,扣1分。

  4、种苗造林补助费未按规定据实、及时结算发放给退耕户,扣1分;不能及时拨付退耕办,不能专户存贮,专账管理,扣1分。

  (五)综合管理(16分)

  1、工作经费5分。县区退耕办的工作经费按标准纳入县区本级财政预算 [标准为:按计划任务当年退耕地造林每亩2元,荒山造林每亩1元(封山育林按荒山造林标准预算);历年累计面积每亩0.5元。据此计算县区退耕办工作经费不足20万元的,按20万元预算拨付],且足额落实,计3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3分。中、省、市拨付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如数拨给县区退耕办,计2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2分。

  2、乡镇退耕办建设3分。有机构编制、有专职技术人员、有专项工作经费,计3分。每缺一项扣1分。

  3、规划设计2分。规划设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未张榜公布或公布不真实,扣1分;未按时呈报年度作业设计文件,扣0.5分;未及时完善变更作业设计资料,扣0.5分。

  4、档案管理2分。退耕还林工程纸质档案未按分类大纲归档,资料不齐全,扣1分;信息系统数据、图形录入未按时完成,扣1分。

  5、信访管理3分。中、省、市批转及新闻媒体曝光的信访案件未按规定时限查处并上报结案,每起扣1分。

  6、统计报告1分。按要求时限且准确无误上报材料,计1分。有错报、迟报等,每起扣0.5分。

  五、考核纪律

  1、考核人员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精通业务。对考核检查中发生争议的,由带队负责人依据有关规定现场裁定。对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篡改数据、擅自泄露检查样本点或考核结果的,坚决取消考核资格,待岗一年。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被考核县区要积极配合考核工作,不得弄虚作假。对有意刁难、打击报复、谩骂殴打考核人员,严重影响考核工作的,取消被考核资格,并在全市通报。

  六、本综合考核办法由市退耕办负责解释,原来有关规定与此不相符的执行本办法。



关于加强机电产品包装改进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机械工业局


关于加强机电产品包装改进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机械工业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机械工业主管部门,重点出口企业、工贸公司: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1998)583号〕《关于转发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国包装改进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我局提出了《关于加强机电产品包装改进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执行中发现问题请及时与设在我局规划发展司的包装
食品机械行业办公室联系。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转发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国包装改进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1998〕583号)强调:出口机电产品是今后包装改进的重点。为及时贯彻“通知”精神,现对加强机电产品包装改进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强机械工业包装工作,提高对机械产品包装改进工作的认识
机械工业产品包装是保护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方便流通、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生产全过程的组成部分,又是流通过程的准备阶段与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及企业的声誉。因此,各有关部门都应将包装改进工作作为本部门的
重要工作之一。
企业是包装工作的主战场,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包装管理工作体系,包括产品包装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机械工业的特点与振兴目标制定包装发展规划并确定改进包装工作重点。
各归口研究所在开展质量、标准、科研等工作的同时,也应将包装工作纳入其行业工作轨道。加强包装行业调查,探索和开辟包装行业工作新途径,积累经验,推动专业产品包装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机械产品包装的科研工作
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加强对机械产品包装技术和发展方向的专题研究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理论方法的研究,是包装改进工作的先导。
我局的机械科学研究院和西安理工大学的印刷包装工程分院均设有专门从事包装科研的机构,应在包装改进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机械科学研究院,作为该领域的技术归口单位,更应作好机械产品包装科技的归口指导工作。
1.重视改进机械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包装方法,依靠技术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包装使机械产品包装向更科学、更合理、更经济、更实用的方向发展。
2.研究、推广应用机械产品包装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全面提高机械产品包装的设计水平。
3.逐步淘汰落后包装材料,推广新型的、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包装水平和包装质量的新型包装材料,特别要开展代木包装材料的研究、应用,以满足出口机电产品包装的需要。如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纸代木,以纸代塑。以纸代木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可以采
用包装容器的全面替代(纯纸容器)、部分替代(木框架纸箱)、局部替代(木底盘纸容器)、内包装替代(内包装容器纸箱)等方式。
以菱镁砼代替木材,已使用近三十年,目前在没有可替代的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仍需对其结构、材料进行研究改进,对其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4.开展木质包装的除害研究,立即进行对木质包装容器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等工作,满足当前对美出口要求。
5.研究推广机械产品包装的新机具,改进包装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包装质量。
6.大力发展、推广、应用托盘化、集装化等包装方式,提高储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三、建立机械产品包装质量检测系统,加强包装产品和机械产品包装检测工作
1.在“九五”期间,建立机械产品包装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确保出口产品包装质量。
2.充分利用各专业现有的技术和测试能力,建立以机械产品包装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中心的测试网络,建立健全包装测试手段,理顺产品质量检验与产品包装质量检验的关系,将包装质量检验纳入产品质量检验之中。并逐步与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相结合。
四、推动包装向专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
在机械工业比较集中地区和外贸口岸,鼓励建立机械产品包装专业化企业。支持机械工业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及机械产品包装厂,更好地推广应用包装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形成机械产品包装工作与专业化包装企业互补、协调配套的机械产品包装工作体系。
机械产品包装改进工作应从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入手,重点企业是指出口机电产品较多的工厂或工贸公司;重点产品是指出口产品、精密产品、量大面广的产品。根据产品的特点、包装的薄弱环节(防护包装、运输包装、包装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措施,逐项突破。重点加
强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容器的制造及提高产品包装技术及质量水平。
五、加强机械产品包装标准化工作,完善包装标准体系
机械产品包装标准的制修订和贯彻实施对加强包装工作关系极大。一定要加强包装标准的贯彻实施及协调管理工作,加强机械产品包装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各专业归口研究所在包装标准化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建立有效的包装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按保证产品储
运质量的需要,补充、完善产品包装基础标准与专业产品包装标准。标准水平应适合于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创汇的需要。并形成较完善的机械产品包装标准体系。
六、加强包装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
包装的宣传培训包括产品包装重要性的宣传,现行包装标准的宣贯,包装技术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普及包装知识及操作能力等。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包装界的交流与合作,抓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做好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工作,提高包装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之,机械工业包装工作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包装工作新领域。以质量为主体,以科技为先导,改进包装设计、包装工艺,推广应用新型包装材料、包装器具,努力使包装工作面向机械工业发展主战场。坚持包装行业管理工作、技术服务工作和质
量监督工作三位一体。各方位,多渠道开展工作。力争在“九五”末,使机械工业产品包装质量上一新台阶。



1998年11月6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